【资料图】
作者:马靖昊
转自:马靖昊说会计
风控摘要: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目的一般是虚增利润,也就意味着在利润表中虚增的净利润必然要转入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由于未分配利润是虚增的,那么,对应的要么是在资产负债表中虚增资产,要么是在资产负债表中虚减负债。由于调减负债必须与债权方进行债务重组,比较困难。因此虚增资产是财务造假最常见的手段……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几年虚增利润,那么资产负债表上的某一个项目或几个项目就会虚增,例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的数字会注入“水分”,显得较为臃肿。这一逻辑就是我们识别财务造假的基本方法。下面通过虚增利润而虚增资产类项目,总结出如下财务造假的五重境界。
第一重虚增利润,撒手不管现金流,虚增的资产类项目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这是相对初级的财务造假形式,一般情况下,企业会通过虚增收入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虚增收入的方式就是虚增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这些虚增的收入在未来是没有现金流入企业的。 这种造假方式可以说简单粗暴,基本上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及本世纪初的玩法。 由于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容易引起关注,会造成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增速大于营业收入增速、收现比(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长期小于1甚至更低以及现金流与利润长期背离的现象,容易暴露。 第二重虚增利润,同时虚增现金流入,虚增的资产类项目为货币资金利润表虚增收入和利润的同时,虚增相应的经营现金流,对应的资产负债表虚增的不是应收账款,而是货币资金。至于货币资金怎么造假,现实中是私刻印章、虚假回函、甚至开假银行网点来搞定,真的会将审计师们弄得晕头转向,点不清楚货币资金到底有多少。 此类造假,由于虚增的货币资金无法产生利息收入的,可以通过计算利息收入和货币资金的匹配性出现异常而发现问题。 第三重虚增利润,同时真实地增加现金流入,实增的资产项目为货币资金,虚增的资产类项目为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往来类科目)即通过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形式把钱转到关联方公司,转转悠悠,然后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从现金流角度看,就是完美的“真实”生意。此类造假,很难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利润的匹配来判断,也就是说收现比和净现比都会失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常识来判断,比如要警惕预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余额特别高且没有合理解释的企业。 第四重虚增利润,同时真实地增加现金流入,实增的资产类项目为货币资金,虚增的资产类项目为存货。由于农业企业存货的难以核查性,这种境界的造假公司大部分都在农业企业。远在十年前的蓝田股份、银广夏,近年来的绿大地和万福生科,还有这几年扇贝游来游去的獐子岛,都是典型代表。 此类造假,其典型特征就是存货等流动资产科目余额持续增长,然后期待一次“大洗澡”,通过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将旧账一笔勾销。 第五重虚增利润,同时真实地增加现金流入,实增的资产类项目为货币资金,虚增的资产类项目为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此类造假,在资产负债表体现的科目就不是存货类的流动资产,而是虚增了投资性现金流流出,转移到了更难以审查的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相对于银行存款和存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等投入资金巨大,很难说得清楚在建工程或者固定资产究竟值多少钱,自然就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这种操作的结果,虚增了大量资产,会留下不少“资产黑洞”。 上面造假的五重境界,虚增利润都将导致虚增资产,虚增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项目,都是资产中的“水分”,这些“水分”就是披着资产外衣的费用,所以,我一直告诉大家,不单单利润表反映费用,资产负债表其实也反映费用,也就是造假的资产。总之,企业如果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上面做假,将在第一时间被投资者关注,时刻得想着如何去弥补以前的窟窿,会很累!但如果一开始就在长期资产上做假,只要做假的当年蒙过去了,以后基本就没问题了,比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造假可以通过减值将贪腐\"化作青烟驾鹤西去\";对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上的造假,以后也可以通过减值的方式或折旧的方式自然而然将“资产黑洞”化解于无形。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